99百分之的霸凌事件都可归因于家庭教育!
当霸凌发生时,
爸爸妈妈的爱,
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
01
“霸凌”这个词儿,其实汉语中本来没有,它是由“bully”这个英文词音译过来的。霸凌,看到这两个汉字就能猜出来英文词的原意,被霸道地欺负、凌辱。“霸凌”多用在未成年人身上,包括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对孩子来说,精神上的伤害可能延续整个人生,尤为严重。
最近关于学校霸凌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中学、小学、幼儿园,都有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2016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公布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能给我们一个直观的感受,12到18岁的中学生里,有23.1百分之的人承认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遭遇过霸凌。也就是说,将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受到过霸凌的威胁。
那么什么样儿的行为算霸凌?孩子容易受到哪些人的霸凌?这些事情又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为什么被霸凌?》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沉甸甸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陈岚,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是女性及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者,她花了400多天的时间,去全国各地调查霸凌孩子的事件,这本书也是她的一个调查报告,里面记录了15个触目惊心的霸凌事件。这些事情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包括武力霸凌、流言霸凌、性别霸凌、群体霸凌等多种形式。
这些故事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来自家长的霸凌、来自老师的霸凌和来自同龄人的霸凌。
先说第一个,来自家长的霸凌。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个叫“忘川之水”的故事。大海是一个男孩儿,他的爸爸常年做一份儿木匠的工作,大孩子最怕爸爸没活儿干,因为爸爸只要在家,就会对他拳打脚踢,即使有邻居在旁边,也还是照样打他、骂他。
大海几乎没有得到过父爱,老是皱着眉头,几乎没有笑的时候。大海虽然经常被爸爸打,但他在一群小伙伴中间扮演“孩子王”的角色,说一不二。有一次,大海又被父亲打了一顿,他跑出门,领了一群小伙伴,把不知道是谁家的大黄狗吊了起来,准备把这只狗活活勒死。
大海爸爸听到消息找了过来,一下子就把大海揪住,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暴打,最严重的是,大海爸爸打完,还把大海扔了出去。他们当时在三楼,大海就这样,活生生地被爸爸从三楼扔了下去。
幸好那儿的地面有一层沙土,大海没有摔死,也没受很严重的伤。我们无法确定,他爸爸打他,和他折磨狗,这两件事情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大海养好伤之后,他更沉默了,而且开始欺负其他人。
被他欺负的孩子叫小忘,是锅炉工的孩子。小忘的父母对他不是很关心,好像真的把他忘了,小忘总是一副呆呆的表情,衣服一年到头脏兮兮的。大海用各种理由去为难小忘,他在小忘面前耀武扬威,对小忘呼来喝去,招呼其他人一起跟着欺负小忘。最后,他逼着小忘喝受过污染的又脏又臭的河水,小忘因此疼得在床上打滚,害了重病。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缺失父母的孩子、在家遭受冷落的孩子、被暴力对待的孩子,更容易变得暴躁野蛮,也许每一个熊孩子背后,真的站着不合格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基石,孩子可以跟着父母学好,也可以看着父母变坏,家长直接的霸凌行为,难免会让孩子想,这个世界上我最亲近、最熟悉的人都这么对我,那别人呢,更不用说了,没人会对我好的。
因此,他们用敌视的目光看这个世界,当他们能欺负别人,他们就扮演了当初父母霸凌自己时扮演的角色,好像有一种向父母复仇的快感。这些受过伤害的孩子越是欺负别人,得到的安慰越大。而这些心理上的释放和慰籍,本来是温情的父母应该给予的,现在却用这种残酷的方式获得。不得不说,父母的霸凌行为,对孩子的创伤最是不可挽回。
霸凌的第二个来源,是老师。没错儿,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可能成为霸凌的主角。一个叫小娟的女生就受到了这方面的困扰,小娟的家庭条件不怎么好,但学习很努力,有个叫小超的男生老是欺负小娟,开始也只是捉弄一下她,开开她的玩笑,小娟没说什么,默默忍过去了。
发展到后来,小超变本加厉,拦着小娟不让她上厕所,当众对她动手动脚,还经常把书卷起来砸她的头。终于有一次,小超用一本厚厚的字典砸小娟的脑袋,小娟倒在了地上,没有站起来。
这些恶劣的事情,难道没有同学看见,没有老师管管吗?当然有同学看见,也有一个老师实在看不过去,说了两句,但班主任以及其他老师完全沉默,好像完全不知道似的。他们知道,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们不去制止,这变相鼓励了小超,最终酿成悲剧。
相反,书里有另外一个起点相同,但重点截然相反的故事。这个故事名叫“白武士”,主角依然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女生,但老师从来没有喜欢过她,还刻意地给她找各种各样的麻烦,无缘无故就批评她一顿。
女孩儿有点儿受不了,她把在学校碰到的事情告诉妈妈,妈妈决定去和老师谈谈。老师振振有词,说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也从来没有给学生穿过小鞋,他反而批评这位妈妈无理取闹,是来找麻烦的。
妈妈离开学校之后,女生遭了老师更多白眼,老师甚至当众说,你这个样子,绝对考不上大学。事情还不只如此,这个老师到哪个班上课,就把女生的故事在哪个班讲一遍,没多久,几乎整个学校都知道女生的故事了,到处有人对她指指点点,跟风欺负她。
那女孩儿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后来怎么样了呢?所幸她的父母一直站在她这一边,在学校召开的一次公开大会上,妈妈找到机会,上台发言澄清了事实,那名老师呢,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来,承认孩子并没有错,一直以来就是自己在欺负人家。这个故事就是这样,有一对了解孩子,知道怎么帮助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还是要说,上面讲的两个例子都是个案,更多的孩子,在面对校园霸凌时,倾向沉默和忍耐,不愿意跟父母讲,更不愿意和其他人讲,就这么忍下去。尤其是这种伤害来自老师时,他们更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容易把老师当成权威代表,“怕”在这种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怕老师,因此不敢不完成作业,不敢调皮捣蛋。有些老师为了方便管理,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种权威。我们要说这是不健康的,一个让学生怕的老师,容易衍生出霸凌行为,而我们要的,是一个经常笑,让学生爱的老师。
接着来说霸凌的第三个来源,那就是孩子自身。这种事情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你自己有没有过被嘲笑而觉得不舒服的经历,这就属于霸凌。有人能调整过来,而有的人,经受了太多语言、精神上的霸凌,却没有再回来。
这方面书里举了不少例子。一个女生碰上车祸受了重伤,出院之后,她得随时穿一套矫正脊椎弯曲的衣服。回到学校,到处有人说她的衣服奇怪,连她当初的好朋友,都嘲笑她穿了一件铁背心!女孩儿经过车祸,心灵本来就很脆弱了,她再也受不了同学和朋友的嘲弄,纵身一跃,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她计划落空,没有成功地死去,却也出现了选择性失忆的症状,她承受不了一系列的变故了。
嘲笑、谩骂、攻击、孤立,类似这样的校园霸凌事件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而霸凌的理由千奇百怪。因为胖、因为丑、因为口吃、因为有体味、因为父母离异,因为口音奇怪、因为成绩太好或者太差、因为和老师关系太好或者太坏、甚至是因为发型不对、因为衣服老土,这些在成年人眼里看起来有点幼稚的理由,却是那些被霸凌孩子的童年阴影。
霸凌的三个来源讲完,我们最终要解决一个问题,怎么把那些正在遭受霸凌的孩子,解救出来呢?作者说,无论霸凌的形式是什么,霸凌发生在哪儿,99百分之的霸凌事件,都可归因于家庭。一个家庭如果能给孩子足够的爱护,那这样的孩子就不容易成为霸凌者,不容易成为第一个故事里讲的大海,去折磨狗、去欺负同龄人。同样,当一个孩子被霸凌时,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更容易走出阴影。
一个被父母爱护好的孩子,不会是霸凌者,也不会不大可能会是霸凌行为的怯懦受害者。
文稿作者:王丽玮
编辑:志 伟
主播:寒 霜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