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 市人大 市政府 市新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本馆概况
  本馆动态
  读者服务
  共享工程
  特色馆藏
  绿色瓷城
首页 >> 图片
字里行间话非遗:这些含有地域命名的项目,你都了解吗?
发布日期:2022-12-12 16:16:03 浏览次数:212 字号:[ ]

 

歙、洮、岫、浚,考考大家,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会读吗?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行间话非遗”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本期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非遗项目里涉及到地域命名的生僻字,当这些生僻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重拾传统文化的魅力。

 

01/

▲读【xī】

<书>吸气。

▲读【shè】

歙县,地名,在安徽南部。

以产徽墨、歙砚著名。

非遗项目

歙砚制作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人曹阶铭作品

《凤鸣九天》(左图)

《新安晨曦》(右图)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主要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徽州歙县,故称歙砚。江西省婺源县原属徽州,所产亦称歙砚。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至唐代名声日盛。开元以后,龙尾砚石被发现,歙砚更为世所珍重。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冠”,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少微为“砚务官”,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宋代歙砚发展很快,品种增多,精砚不断涌现,其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歙砚的制作技艺以雕刻为中心,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02/

▲读【táo】

1.“盥洗”、“清除”意思。

2.作为名词有水名和地名,

洮河,水名,在甘肃省南部。

▲读【yáo】

指江苏省溧阳、金坛两市内湖名,

洮湖,也叫长荡湖、长塘湖。

非遗项目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

甘肃洮砚,即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名砚之一。

洮砚制作创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洮砚色绿形雅,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长久以来享誉海内外,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

洮砚采用手工制作,生产流程大致包括选料、制坯、透空、精雕、上光等十几道工序。雕刻以透雕和浮雕为主,辅以线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图案造型古雅,美观大方。洮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鉴藏价值很高。

 

03/

▲读【xiù】

1.<书>山洞:白云出~。

2.<书>山:远~。

3.<方>虫鸟禽兽的巢穴:蜂~,狗~,鸡~。

非遗项目

皮影戏(岫岩皮影戏)

岫岩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地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皮影表演为“独影”形式,清代同治年间形成“溜口影”,民国后演变为“翻书影”,现在岫岩皮影戏仍保留了部分“溜口影”的原始形态。

岫岩皮影戏唱腔音乐丰富,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个板式,演唱时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出大小两种唱法,各有固定的唱腔板式,唱词按句法结构可分为“三赶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锦”、“十字锦”、“耷拉嘴”等几种,表演则吸收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方法,围绕剧情刻画人物。岫岩皮影戏影卷多、卷头大,内容繁复,有近百种传统剧目和二十余种现代剧目。

剪纸(岫岩满族剪纸)

流行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岫岩满族剪纸始于17世纪初满族进入岫岩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满族人盛行用挂旗供奉祖先,这种形式促进了剪纸的发展,并进一步演变出窗花、棚花、灯花等多种样式,在满族民间的婚丧嫁娶等习俗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岫岩满族剪纸浑厚粗犷、古朴洗练,造型夸张奇特,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又保持着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岫岩满族剪纸在曲折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满汉融合的特征,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民间美术研究价值。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是以辽宁省岫岩地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工艺。

岫岩玉雕技法丰富,以素活见长,柔环、活链为其典型工艺,难度之高,世人称绝。岫岩玉雕的素活工艺继承了中国玉器传统技法,做工以立体圆雕及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刻、透刻,并有勾花、勾散花、顶撞花等手法,尤擅用剜脏去缕、因材施艺、化瑕为瑜、废料巧用、俏色巧用、螺纹组合等技法。

 

04/

▲读【xùn】

浚县,地名,在河南省。

▲读【jùn】

疏通,挖深:~井,~河。

非遗项目

泥塑(浚县泥咕咕)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

河南省鹤壁市每年的“浚县正月古庙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传统庙会,庙会上表演形式非富多彩,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舞狮、铿锵热烈的盘鼓、欢乐喜庆的秧歌、悠然自得的旱船、飞腾穿梭的龙灯以及竹马、抬阁、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等的民间社火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

了解非遗中的生僻字,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升,更能引发对非遗的关注,保护非遗的热情。从认识这些生僻字开始,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醴陵市图书馆 Powered By LLMZD
建议 IE6,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