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 市人大 市政府 市新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本馆概况
  本馆动态
  读者服务
  共享工程
  特色馆藏
  绿色瓷城
首页 >> 成人新书推荐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发布日期:2023-6-19 16:15:05 浏览次数:249 字号:[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在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中,《资治通鉴》是其中极为著名、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

▲ 《独乐园图》明代仇英绘(司马光私人园林)

司马光生性颖悟,青少年时代即发愤读书,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考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历经宦海浮沉的司马光开始编纂《通志》(《资治通鉴》初名)。
次年,司马光向英宗献上自己写作的八卷本《通志》,得到赞赏。英宗下诏设置书局,命司马光挑选人员组成编写队伍,官府负责拨给经费。一项皇家支持的巨大文化工程得以全面展开。

宋神宗即位后,继续支持司马光的编纂工作。他在阅读了部分书稿后,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特赐书名《资治通鉴》。

作为一部“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篇幅之大、字数之多,无出其右。书中逐年记载了长达1362年的历史,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的一部巨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双壁”。
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朝史学家 王应麟

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顾炎武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近代著名学者 梁启超

对于历史研究,毛泽东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在他晚年,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三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毛泽东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来源: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醴陵市图书馆 Powered By LLMZD
建议 IE6,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