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延绵不绝数千载;孔孟之道,木铎金声广天下。湖湘大地,秉承衣钵。三百里渌江,滋此书院,成为湘东子弟求知究学、修身养性之地。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左权中路,北、西、南三面至醴陵市西山公园园界,占地约7公顷。规划以问题为导向,从渌江书院自身的价值特色出发,保护历史格局、提升环境品质。
渌江书院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独特的山水格局特征是渌江书院的首要特色。渌江书院经典的选址与布局,堪称湖湘书院的典范。仙岳少祖、三面环山、白虎抱脚,曜山昂头,巍巍然气象大观。书院里古木参天,既是风水宝地,更是治学佳境。
二、渌江书院源远流长的融会贯通特色,是书院的又一突出特征。渌江书院发源于宋、元学宫。从南宋至明末,醴陵曾有六座书院。这些书院兴废罔替,书香余脉均汇集于渌江书院。朱熹、张栻由此坐堂会讲;东莱先生吕祖谦寓醴三年;阳明先生两度莅临。渌江书院的文脉悠远,延传至今。
三、书院自迁入现址后,依照“求经师更求人师”之要旨,广揽四方贤俊。清道光年间山长左宗棠制定的“爱亲、敬长、隆师、亲友”院规逐渐深入人心;舆地、兵法与农经的课程经世致用,体现了醴陵文化中不拘一格、汇聚英才的开朗大气。
在独特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培育了大量的醴陵籍英才。自清末以来,这里走出过一大批醴陵骄子,他们秉持“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之信念,心忧天下明大义,身怀正气敢担当,皆为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后辈敬仰的做人典范。
为了恢复并凸显渌江书院的历史地位及特色,拓展醴陵人的文化生活空间,规划以文物保护要求为依据,分三步对渌江书院及其环境进行保护与整治的全面提升:
一、山水格局是渌江书院选址、生发的基础,书院整体格局的清理和恢复对渌江书院的保护提升意义重大。在这个认识的引导下,规划提出全面保护与文物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保护规划的要求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利用,对古井、古树、冲沟、冲塘等历史环境要素一一对应、全面保护。在此基础上,规划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将权属复杂的现状用地纳入渌江书院环境保护整治的范畴,拆除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构筑物,修补遭到破坏的重要山体和水体,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和挖掘,重构山、水、林、田要素齐备的书院外部环境,恢复书院“出世”和“隐逸”的氛围。
二、秉承“修旧如故胜于故”的规划理念,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划适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也是渌江书院融入新时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尝试。一方面安排了服务渌江书院景区必须的游客中心、特色商业、餐饮、集中停车场等功能。这些功能沿现状城市主干道左权中路布置,保持较低的建筑高度,合理避让核心景区的观景廊道。新增建筑在外轮廓尺度、立面元素等方面与书院的传统建筑相协调,但也绝不照搬传统,在空间布置上更为活泼,功能上更为合理,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规划鼓励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丰富游览体验,游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景点的详细讲解和历史原貌的三维图像资料。同时,为了恢复历史格局,规划疏通、修复被城市建设阻断的历史水系,在水系的工程设计上采用旱溪景观技术,既达到节水的目的,又营建一种飞流涧山溪水底的景象。
三、主题片区的策划:规划将整个渌江书院和外围区域分为四个主题片区,对渌江书院历史上的八个主要景点进行恢复,以游线串联,立体重塑渌江书院的传统特色。
1)临近左权中路的是形象展示区,依次布局有“曜山昂头”“文承六脉”“游客接待”“商业服务”四个节点。主入口为粉墙黛瓦、古朴典雅的书院山门与牌坊,是渌江书院向城市开启的大门。次入口曜山昂头节点,利用现状地形和自然山石围合成流水潺潺的小型开放空间,与曜山石相映成趣。曜山石下恢复渌江书院码头,与城市航运游线相连,使渌江书院与城市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2)进入山门之后是书院的文化传承区,规划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向人们展示渌江书院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文化风气。具体包括书院本体展示节点、多媒体展示中心、五贤堂文化传承中心、农经、堪舆、兵法文化展示节点等。多媒体展示中心在民国小学教室的基础上修缮设立,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文化传播。五贤堂是具备展示、宣讲、会议等多种功能的文化传承中心。书院北侧三处小型开放空间,通过铺装、雕塑、信息牌等手法展示渌江书院历史上开设的堪舆、农经、兵法等课程,亦可供游客休闲活动。
3)规划结合现有建筑设立名人启迪馆、大讲堂等功能,使渌江书院成为教化后人的重要空间场所,开拓“渌江书院”这一文化品牌,重塑渌江书院这一醴陵文化的精神高地。
4)书院景区的第四个主题是市民休闲。规划结合历史路径与现状地形,与西山公园步道连通,精心设计游线,努力做到移步易景。以渌江书院景区中 “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空间,为醴陵市民提供日常休闲、健身散步、文化交流的适宜场所。
渌江书院是醴陵千年书院文化的缩影,也是当前醴陵城市最独特、最纯粹的文化净土。格局恢复后的渌江书院,朴素静谧但格局宏大:山林中流水潺潺,沿山路巨木参天,醴陵千年不变的灵魂与根基将在这里继续绵延,而教化后人、融入城市的开放特征也将使渌江书院永葆活力、再向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