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夕,当年轻人都还在聊内卷和躺平的时候,国家颁布的三胎政策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而在政策颁布的同时官媒还特别发布了一个三孩意愿的调研,结果大部分的网友都选择了“完全不考虑”该微博随即被删除。
而在各类社交媒体上:“80、90后将要带同时照顾6个老人养3个孩子65岁退休以后还要照顾9个孙子孙女”“民不聊生”之类的段子也层出不穷。这背后,是年轻人们用调侃自己的方式积极应对压力而释放焦虑。
事关民生之大计,国家出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无可厚非,引起广大网友焦虑的源头其实也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孩子养育的现实问题。
而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大可不必过度提前焦虑,应该到“月球的背面”去看一看。小编认为政策不仅仅只是放开生育限制,其实关键词在于“配套支持措施” 。许多网友设想的“学前教育与低龄托管纳入义务教育”“住房政策调整”“经济补贴”也许未来都会在加大鼓励生育力度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相关配套措施一定也会更加完善,因为现在,国家已经在做这些了。
看看官方怎么说:
01
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02
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03
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如果国家政策能降低这些抚养孩子的成本与门槛,相信有更多适龄生育家庭能响应国家号召造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自人口出生率的压力。
壹
阅读推荐
生育、退休、养老决策,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面对的至关重要的人生问题。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如“单独”二胎政策,以及正在酝酿之中的延迟退休政策,试图在制度层面上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符合社会预期,可谓大势所趋。而落实到微观个体层面,每个个体可以利用制度提供的契机,重新思考如何整合家庭养老资源和发挥家庭养老功能,以创造改善养老处境的机会。以往的研究非常丰富,研究视角遍及人口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是极为跨学科的主题。中国情境下的家庭代际关系蕴藏着巨大的研究空间,适合从经济效率、情感动机以及行为互动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本书力图打破传统研究范式,在微观主体生育与退休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框架中引入金融学、微观计量学、行为学等描述和分析方法,利用CHARLS数据库所提供的高质量微观数据,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切入视角,紧紧围绕家庭代际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对家庭代际转移模式、程度和效果的考察,深入探究微观主体生育与退休决策背后的心理基础、行为动机和思维过程。研究在生育政策放松和退休政策改变的条件下,对家庭养老途径的考虑以及子女家庭养老支持程度如何影响主体生育数量决策和退休时点选择。
二胎生育的政策、二胎父母必备条件、二胎生育障碍原因及治疗、怀二胎孕期及分娩特别注意事项、二胎父母孕前体质调理和分娩后月子护理,以及二胎准生证和户口办理流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