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此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盎然。自有“春雷惊百虫”之说,是指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同时也概括了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春雷动、万物生。
壹 · 祭白虎化解是非
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有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
节日渊源
惊蛰节气自古有之。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实际上,昆虫并非被雷声吓醒。昆虫们是由于天气回春变暖,冬眠结束,自然到了活动时期。“惊蛰始雷”的说法也只适用于南方部分地区。
但节气是对古代农耕时机的引导,在这个方面仍非常精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贰 · 惊蛰吃梨一年精神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宜吃梨
气候变化
时至惊蛰,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气温回升较快,伴有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而长江以南地区,更已是满园春色。
叁 · 蒙鼓皮顺应天时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物候现象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花开满园,草长莺飞。春雷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萌发生长的一个节气。
阅读推荐
《惊蛰》
一本应景的节气同名小说,来自许福元。作者著有诗歌集《早春》,小说集《半夏》、《仲秋》均与时节有关。作者出身农家,对季节的变换保持着敏感与钟情。依其本人而言: 以为季节是大人生,人生是小季节。有萌动,有蓬勃,有斩获,有收藏。自然有轮回,有涅槃,有因果,有定数。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无果,结果,硕果和后果。
所以,将此书定名为《惊蛰》,意在人到迟暮之年,应有生命的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