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已久。《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著的《五十二病方》、《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对药物的论述。随着用药知识的积累,逐渐由使用单方过渡到使用复方,并且不断探索组方的原则和理论,成为方剂学的萌芽。
所以医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扁鹊仓公列传”,是记载中国最早的医学史。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史专著。其后有宋代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的《医史》、清代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及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
著名医师代表“医祖”扁鹊
领域:中医之本望闻问切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号连来称呼他。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扁鹊善用望闻问切之术,尤其是用脉诊和望诊来断定疾病。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著名医师代表“外科鼻祖”华佗
领域:外科
华佗,字元化、名旉,沛国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重视保健,自创五禽戏,还发明了麻药“麻沸散”。华佗精于外科,是医疗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医疗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了1600多年。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关羽在襄阳之战时右臂为魏军毒箭所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十分疼痛,不能动弹。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原本是颂扬关羽之神勇、有毅力、能忍耐,也同时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博得人们的称赞和敬佩。
著名医师代表“医圣”张仲景
领域:中医临床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开创坐堂问诊的先例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做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识别二维码查看视频故事【张仲景-中华医圣】
著名医师代表“针灸鼻祖”皇甫谧
领域:针灸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被誉为“针灸鼻祖”。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公元248年,时年34岁的皇甫谧早已经盛名远播,由于繁重的劳动和常年通宵达旦的读书,使他劳累过度,导致正气不足,再加上风、寒、湿、热外邪入侵,最终使他患上了“风痹疾”,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多方求医问药,均没有取得太好的疗效。他开始攻读医学书籍,并着重研究针灸,给自己治病,与疾病作斗争。在他钻研医学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医学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矢志不渝的学习针灸理论,以身试针,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著名医师代表 “药王”孙思邈
领域:医学论
孙思邈,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也被西方评为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孙思邈重视民间医疗经验,通过走访,积累,最终完成著作《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虎守杏林
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著名医师代表“药圣”李时珍
领域:草药学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神农在人类还没有任何与医药相关东西的时候,是他让中医药从无到有;扁鹊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全科医生医学技术惊为天人;华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手术麻醉的医生,针灸、外科手术更是炉火纯青……有古代医学奠定的基础,才会有现在这般的医学技术。
好啦,本次的中国古代名医就了解到这里,假期来临大家外出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哦~
请看晨星创文历史故事库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