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姓,即为茶姓。茶有多种别名,茶姓的人分布全球,见证了中国茶的古代魅力。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神农氏炎帝陵寝,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神农氏炎帝发明了茶,他逝世后,人们便将其葬于茶陵(今湖南茶陵),护陵族人因地为姓氏,称茶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期齐太公姜尚(姜太公、吕尚)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汉朝时期学者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茶氏,殷旧姓。齐太公之后有茶氏。


  西周初期,齐太公之后有在周王朝和齐国为茶师者,专职制茶并侍奉国君、主公用茶,后逐渐成为各诸侯国中的茶大夫,唤茶正。其后因以为姓氏,称茶氏。


  茶氏族人在西汉朝中期有渡海赴扶桑倭国者,扶桑倭国在东汉时期归附汉王朝,受封倭奴国金印,茶氏族人后在倭奴国生息繁衍,成为今日本国中的大姓家族,分衍为樽茶氏、博茶氏、吉茶氏等。


  第三个渊源:源于开明氏,出自战国时期蜀王之弟葭萌,属于以为氏。

  在远古的四川盆地,巴族、蜀族曾有两次大的融合。一次是鱼凫巴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前,溯长江而上进入成都平原边缘,在商末周初建立了鱼凫蜀国;另一次是荆人鳖灵,蜀国最后一代王朝开明氏的创始者。据巴蜀历史学家徐中舒考证,所谓鳖灵,是鄨令的音伪,鄨是鄨县,灵是县令。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设牂牁郡,鄨为郡治,开明氏是巴族中的一支苴部落,在长江、赤水河一带溯江而上,先在岷江下游宜宾、乐山一带生活,因治水有功,受到杜宇王朝臣民爱戴,接受蜀国的王位,成为丛帝。


  开明氏传位十二世,亡于秦国。在巴蜀被秦国所亡的过程中,茶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明朝学者杨慎在《郡国外夷》中说: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在典籍《方言》中,蜀人谓茶曰葭萌,盖指茶氏郡。


  葭萌,原是战国时期蜀王弟之名。周昱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47),蜀王曾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并把他的郡国名也称做葭萌。当时,葭萌与巴王友好,巴蜀互为敌国,蜀王怒伐苴侯,苴侯逃奔巴国。而巴国当时因受强大楚国的不断攻击已退守阆中,无力再同蜀国抗衡,故求救于秦国,因此促使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建议,派兵灭了蜀国,继而灭了苴国和巴国。


  蜀国对国君常以其擅长而以其号取地名,如蚕丛氏擅长养蚕,在今茂汶一带西汉曾设蚕陵县,至今还有蚕陵山;鱼凫氏善于捕鱼,川西至今还有用凫捕鱼的。因此,蜀王弟名葭萌,并把其郡国名称为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区),可见葭萌氏是善于种茶饮茶的。


  由此朔测,源于巴族的开明氏,在沿岷江定居活动期间,将茶的利用习惯传入蜀,开创了蜀地利用茶的历史。到开明王朝后期,各地不但野生茶树得到利用,还人工栽培了许多茶树,如葭萌等地方,至今仍在发展茶叶。从远古神农氏发现茶叶到巴族有目的地利用茶叶,再到巴蜀共创利用茶创建中华四大文明之一的辉煌,经历了约五千年的时间,这是巴蜀儿女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葭萌国之地,即秦、汉两朝时期的茶氏郡,其国被秦国灭亡后,国人多有以葭萌为姓氏者,后简化为,统称茶氏。特别是在后来的彝族人群中,茶氏更是为多,如在明、清时期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的茶氏,即系彝族人。


分布

  今云南省、浙江省、台湾省、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孟加拉、伊朗、新加坡等地,均有茶氏族人分布。

  

茶字趣解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字极深象征性意义,自字普遍使用后,古念文人对茶字有不少趣解。


  ①字来龙去脉

  古时代称,何时少了一笔的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便完全取代了字。陆羽撰写《茶经》时,一律写作


  ②以字象征长寿

  茶字以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字与相似,下部可分解为八十廿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所以把一百零八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久而久之,许多人便将字代表长寿。


  ③让字回归自然

  字由草字头、字三部份构成,字在草字头之下,字之上,意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也表示引导人类回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