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间,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382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5%。
历史发展
起源始祖
迁徙分布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苏省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之一;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
姓氏名望
郭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
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出身贫贱。博学有才,擅长论议,为士人所仰慕。与李膺等友善,是名士“八顾”之一,言能以德行导人。《后汉书》郭泰本传称其:“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郭林宗的籍贯,乃是并州太原之界休,而同其郡之士人,更是多见赏拔
郭璞:晋朝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后周太祖,后周开朝皇帝,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
郭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淮:三国曹魏名将车骑将军 曲阳侯 雍州刺史 其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军事上曾一度打败诸葛亮、姜维。
郭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北征乌丸显名。
郭攸之,字演长,汉朝南阳人(今河南南阳)。出生于汉献帝即位初期。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建兴二年(224)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费祎、董允为侍中和侍郎,共为刘备、诸葛亮所赏识,后服侍后主刘禅(阿斗)。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称郭攸之及费祎、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郭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福建省福州人,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郭松龄(1883~1925):辽宁省沈阳人,奉军著名将领,张学良的良师益友。
郭继枚(1893-1911),广东省增城县福和都(今福和镇)官塘村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务边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纪念烈士,后在增城市(今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命名了一条继枚路,在其乡修建一间继枚小学。
郭汝瑰,军事家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人文大师,自称是“野生动物”。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代表作《中国人史纲》。
郭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呼为“郭阁老”,明代安阳人。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郭启儒,相声演员。北京人,满族。1900年出生,1969年逝世,是相声第五代传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郭子化(1896-1975),安徽省泗县人。196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还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
郭伯雄(1942.7-——),陕西省礼泉县人。200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中将军衔,1999年晋升上将军衔。
姓氏文化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准,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尚书郎、昌平侯。镇七代孙祚,后魏左仆射、东光文贞公。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昶,庆州刺史。郭子仪说: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魏雍州刺史准孙正,因官冯翌,居焉。裔孙彦,周兵部尚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京兆郡: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郭嵩,郭准八代孙。嵩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承左拾遗。
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
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开基祖为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颍川男,郭正一生忠,通事舍人。
馆陶郡: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林宗之后。生元振,兵礼刑三尚书、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兵员外。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
蕴生配、镇。镇封昌平侯。后汉郭泰,世居介休,后世郭有道,裔孙
居魏州昌乐。
阳曲郡:治所在今太原北部定襄县。
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开基祖为北齐黄门侍郎平章事郭举,生秦方。兄子秦初,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纳兄孙监察御史、阳翟公。郭孝恪,颍川阳翟人,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
晋 昌:唐左武将军郭知运,生英杰、彦英、协。祖籍太原。协生嘉。彦英剑南节度使。冯翌,光禄少卿郭仁助,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
京 兆:工部郎中郭虚巳,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齐州历城,北庭都护郭虔。
堂号
尊贤 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郭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华阴堂”、“冯翊堂”、“汾阳堂”等。
太原郭氏与其他世家大族的姻亲情况:
(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太原郭氏婚姻情况举证——太原郭氏士族地位在社会中被普遍认同)根据《三国志》、《晋书》、《魏书》以及大量墓志铭等文献的记载,太原郭氏在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与以下名门高望都有婚姻关系: 太原王氏(太原祁县王氏,“淮妻王凌之妹”)、 中山刘氏(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刘琨是郭淮之弟郭镇的外孙,镇子奕)、 河东裴氏(裴秀是郭配女婿)、 平阳贾氏(贾充亦是郭配女婿,妻郭槐)、 琅琊王氏(郭豫“女适王衍”。王衍,琅琊临沂人)、 太原王氏(太原晋阳王氏,王希彦之姑为郭祚之祖母)、 清河崔氏(郭逸先后以二女“妻崔浩”,“一女妻浩弟上党太守恬”),以及: 弘农杨氏(北魏中山太守郭智的姊妹,嫁隋文帝杨坚从祖杨元孙为妻。郭智之孙郭荣。杨元孙为郭荣姑祖公,又是隋文帝杨坚的从祖父,故而杨坚与郭荣为同辈关系,他们两人“少相亲狎”不是没有原因的。)、 河内向氏(祁国公郭敬之之妻,郭子仪之母,但河内向氏此时的盛名已远不如西晋时期的河内向秀家族)、 京兆王氏(郭子仪之妻霍国夫人,高祖王长谐,京兆人,助李氏起兵太原,参见《旧唐书 高祖本纪》;郭曜之妻王氏、曾孙端夫之妻王氏亦京兆人)、 陇西李氏(郭子仪夫人凉国夫人李氏为鄯州乐都人,郡望陇西)、 河东薛氏(郭子仪之弟郭幼贤,女适河东汾阴薛坦) 安定梁氏(郭锋之妻,关西郡姓)、 范阳卢氏(郭錡之妻,卢氏旧望范阳,世居京兆)、 琅琊颜氏(郭王余之妻,颜真卿家族后裔)、 兰陵萧氏(太中大夫郭端夫之妻,唐代宗朝宰相萧华一族之后裔)。 其中: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晋阳王氏、祁县王氏)、陇西李氏,位列华山以东中原地区“五姓七族”之列。“五姓七族”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是当时中原乃至全国最为显赫的名门士族高望。兰陵萧氏、琅琊王氏位列吴地著名的“四大侨姓”之列。“王与马,共天下”之“王”,即指琅琊王氏。吴地“四大侨姓”即指王、谢、袁、萧四大姓。河东裴氏与河东薛氏,皆位列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关中六姓”(裴、柳、薛、杨、杜、韦)之列,属于宇文氏、杨氏领导下的“关陇集团”、“关陇士族”。平阳贾氏,为西晋时期河东地区的名门士族。弘农杨氏,与河东裴氏同属“关中六姓”、关陇士族,又为隋朝皇族。中山刘氏、河内向氏、安定梁氏、琅琊颜氏等,皆为中原地区名门,京兆王氏为关中郡姓。 太原郭氏能够与“五姓七族”等天下名门结亲、能够与“关中六姓”中的名门结亲、能够与吴地“四大侨姓”之琅琊王氏结亲,与其他地方名门士族结亲,因而无愧于“太原五大姓”、“山东八大姓族”之称号。 太原郭氏与这么多的士族名门高望通婚,这在郭氏历史上是非常奇特的。还没有见过其他郭氏(如中山、冯翊、昌乐、西平等郭氏)有这么复杂的婚姻关系。阳曲郭氏在太原地区生长,因而冠以太原郡为“郡望”,得到了正史以及当时社会的认同!!! 看看我们称道的所谓“汾阳郭氏”,在汉魏南北朝时期与几家名门结过亲呢??隋唐之前无“汾阳”之名,即使有汾阳县那也不在今汾阳,而是在今太原阳曲和静乐地区。隋唐之前的汾阳(今汾阳)郭氏名人又有几人?我看只有郭泰一人吧(《后汉书》云: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介休在两汉属太原郡,东汉末三国时才属西河郡,而不属“汾阳郡”和“汾州”),或者不超过3到5人而已。依小子来看,实在是没有一家名门望族与不存在于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汾阳郭氏”结亲(汉魏隋唐时期没有汾阳郡,唐朝也只有汾州汾阳县,所以在整个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也就不存在郭氏“汾阳郡望”。)而阳曲郭氏太原郡望、太原阳曲郭氏却是名满天下,上述的婚姻例子就是明证。该书不曾提及“汾阳”,也不曾提及“汾阳郡”和“汾阳郭氏”,在数千个姓氏郡望中,我们也没有找到所谓郭氏之“汾阳郡望”在哪里。据敦煌遗书之《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书写于唐朝时期),该姓氏资料只承认“太原阳曲郭氏”为“太原五大姓之一”、为“山东八大姓族之一”。太原郭氏被当时认定为太原郡五大姓之一以及山东(华山以东)广大地区八大姓族之一。太原郭氏之声望和地位,之所以有如此盛名,都是由郭遵(字长信)、郭全、郭缊、郭淮、郭配、郭镇、郭亮、郭奕、郭展、郭豫、郭统、郭正、郭逸、郭祚、郭彦、郭嵩、郭衍、郭敬、郭文恭、郭世俊等以及隋唐时期郭荣、郭子仪等阳曲郭氏家族和阳曲郭氏分支家族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奋斗而创造出来的。
汾阳世泽
“汾阳世泽”,源出部分郭姓是春秋周王室的后裔。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西虢;周文王季弟虢叔封在东虢,历、宣之时姬仲后裔迁封陕虢,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子孙便称为郭氏,其后,郭氏代有封侯袭爵者。分支繁衍极盛。故郭姓的郡望有五处:即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至唐代,郭姓出了个威名盖世的大将军郭子仪,他统帅大军,英勇善战、历时三载,征战无数,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转危为安,国威大振,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下了旷世功勋。唐王加封其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尊其为“尚父”。此时的郭氏可谓名冠一时,声振朝野,郭氏的兴盛亦如日中天。为纪念这位荣耀的显祖,郭氏取堂号为汾阳堂。对郭子仪的功勋,历代名人多有赞誉(如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寇准、明代解缙等)。今录范仲淹诗一首,曰:“令公名望寇肖何,葛亮储勋汝更多。心服边戎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自秉分轻重,鼎鼐端居本让和。图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
郭氏宗祠用联
北宫史表;
东国人伦。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
纲佐一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字立之,曾跟从程颐学《易经》和《中庸》。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与唐重分城拒守,城破战死。他曾命名书房为“兼山”,学者称他“兼山先生”,著有《兼山易解》。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历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后,他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官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纲佐”,指官员中的主管和辅佐。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故如此称谓。此联另有不同版本,下联前二言“纲佐”为“纲目”。
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
竹马欢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光州世胄;
魏阙名家。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郭姓的望族在河南光州固始县。下联典指唐·郭子仪,祖籍为山西阳曲(当时称汾阳),因而封为“汾阳王”。在阳曲东南是寿阳和乐平,为郭子仪五子、八子的封地;南面是太原、清源、祁,为郭子仪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郭子仪的五个儿子也都是受封于祖籍地和得姓处。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后,本氏族便以“汾阳”为堂号。其后,郭子仪那些枝叶茂盛的子孙,便以“汾阳”两个字作为家族的表记。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那便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省乐山,可其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五十年代,郭沫若参观杏花村汾酒厂时就曾说:郭姓始祖在汾阳。
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汾阳家声远;
鄂渚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
怀书十上秦。
——郭向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
池带月重光。
——郭震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六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共赏松石间意;
自谓羲皇上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
汾阳将相旧家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功封虢叔家声远;
威重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
祖德问安犹点颔;
我裔继烈要留心。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史实。这段史实《旧唐书》记载道:唐德宗时,郭子仪被封为宰相,尊称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册封2000户,给皇粮1500人,马200匹;建宗2年,郭子仪得病,德宗派舒王去探望郭子仪,郭子仪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旧唐书》还记载,郭子仪8个儿子7个女儿、孙和外孙数十人,每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时,郭子仪认不完这些孙子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这二段历史即谓之为“点颔流辉”。
潇湘水云留雅韵;
关山春雪展新图。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奏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郭沫若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撰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联。
郭子精忠复唐室;
燕招贤士筑金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支分法石源流远;
地卜奇山甲第兴。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百崎回 族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 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景秀物华,地灵人杰,优越的地理、优良的历史、优秀的人文增强了整个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郭氏家庙是一座构筑典丽、恢宏壮观、凸显明代建筑风格的古祠,全庙长37.6米,宽17.6米,屋脊高达9米,为皇宫式的木石结构建筑。距围墙60余步的西南隅,至今保存着“午门”的遗迹,午门遗址中间是大门,两边是侧门,花岗岩石礅所雕的云月图案表现了伊斯兰的风格。午门是皇宫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官吏来到午门前都必须下轿、下马,步行而进。顺着午门进入的古道返回宗祠。围墙西南角水沟涵口的盘形石头上面刻着螺旋形的花纹,这里的回民称它为“分水石”,水沟里的水通过这里时会形成回流。它的寓意是宗支番衍、脉旺流长,而且还寄望远支的族裔应当溯本追源,回报祖德宗功。大门上的这副对联,道出了回 族郭氏的渊源。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
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
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戴大宾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 族乡郭氏宗祠联。百崎回 民的开基祖郭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泉州法石(今石头街),带着妻儿迁到后渚港畔的惠南海滨,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奇山之下安居乐业,生息繁衍,至今600多年,发展成为1.3万多人的百崎回族乡。大门上面匾额题字“汾阳衍派”,“汾阳”是汉字郭姓的堂号,源于他们的始祖郭子仪曾经被封为“汾阳王”。百崎郭氏既然是回 族,为什么自称是汉人郭子仪的后裔呢?原来元朝时福建出现亦思法杭兵乱,发生“反色目”的排外风波,回 族郭氏为求得拖延和留在中国,只好改假寄托在汾阳郭氏望族的名分下。这与大门的匾额异曲同工,当时的严峻局势可窥一斑。其实,百崎回 民的先人是由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最初定居在浙江某郭家村,历经数代繁衍至郭德广,他的阿拉伯名译音为伊本·库斯·的关巩。“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 族人汉字姓的由来。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
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
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前朝名吏,以素知兵系中州安危,岂止六壬浅术;
今代德门,惟阴行善使累叶繁盛,更多三甲寿征。
——吴汝纶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深州市郭氏家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旅台阳,一阳光照天下;
原晋水、分法水、开奇水、聚淡水,万水潆洄吾宗。
虢国家声,风声、雨声、统师声、声声入耳;
汾阳世泽,泽子、泽孙、泽后世、福泽后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