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位;吕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第四十七位,在台湾排第二十五位。吕姓在中国国内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河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1%,其次为广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并,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尊伯夷为开国始祖。
伯夷。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传播迁徙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
春秋以前
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吕国,吕国被灭后,伯夷的部份子孙以国为氏,始有吕这个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孙,伯夷的其它后裔以齐、许、申······等为氏),当时,不仅姓的名称数量少,氏的名称数量也不多,吕氏作为姓下的分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氏之一。
随着历史进程,到商周时代,伯夷这部份以吕为氏的后裔,又一次分化吕这个大氏为众多小氏,先后易吕氏改用其它字作氏名。从资料可查到的,到春秋初叶只有姜子牙一个人在继续使用吕作氏,称姜姓吕氏名尚。(2600年前源自姬姓的吕锜一族,也开始用吕作氏在河东郡繁衍生息,这支吕的后裔一部分人以后又改用另外的字作氏,另一部份继续用吕作氏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流失,上溯找不到其准确的传系后,就认吕尚为祖源,溶入到现今的吕姓中)
秦朝时期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中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两汉时期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中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著的《百家姓》中,吕姓名列22位。
移民台湾
台湾吕姓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这支吕姓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吕祖谦之后,由浙江省金华移居贵州,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姓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姓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姓人数。
播迁海外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姓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宗祠对联
宗祠
吕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际江南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吕留良的后人所建。位于齐齐哈尔市今建华区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对联
姓氏名望
| 
         姓名  | 
      
         朝代  | 
      
         贡献  | 
      
         评价/荣誉/职务  | 
      
         籍贯  | 
    
| 
         吕尚(前1156~前1017)  | 
      
         周朝  | 
      
         辅佐六位周王,  | 
      
         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 
      
         东海海滨  | 
    
| 
         吕不韦(?~前235年)  | 
      
         战国末期  | 
      
         著《吕氏春秋》,  | 
      
         商人、政治家(为秦丞相)、思想家  | 
      
         卫国濮阳  | 
    
| 
         吕臣(?前235~前173)  | 
      
         秦朝  | 
      
         重建张楚政权  | 
      
         秦末农民起义将领,  | 
      
         | 
    
| 
         吕雉(前241~前180)  | 
      
         汉朝  | 
      
         | 
      
         | 
      
         | 
    
| 
         吕母(?~18)  | 
      
         | 
      
         | 
      
         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 
      
         琅琊海曲  | 
    
| 
         吕布(?~198)  | 
      
         东汉  | 
      
         | 
      
         名将  | 
      
         五原九原  | 
    
| 
         吕蒙  | 
      
         东汉  | 
      
         | 
      
         名将  | 
      
         汝南富陂  | 
    
| 
         吕范(?~228)  | 
      
         三国  | 
      
         | 
      
         东吴名将、大司马  | 
      
         汝南细阳  | 
    
| 
         吕据(父吕范)  | 
      
         | 
      
         | 
      
         | 
      
         | 
    
| 
         吕岱(161~256)  | 
      
         三国·吴  | 
      
         | 
      
         官至大将军、大司马  | 
      
         广陵海陵  | 
    
| 
         吕忱  | 
      
         晋  | 
      
         著《字林》  | 
      
         文学家  | 
      
         | 
    
| 
         吕静  | 
      
         晋  | 
      
         著《韵集》  | 
      
         音韵学家  | 
      
         | 
    
| 
         吕洛  | 
      
         北魏  | 
      
         | 
      
         官至羽林中郎将,后封成武侯  | 
      
         代/今蔚县  | 
    
| 
         吕光(337~399)  | 
      
         晋  | 
      
         后凉建立者  | 
      
         前秦将领  | 
      
         略阳  | 
    
| 
         吕永吉  | 
      
         隋  | 
      
         隋文帝时大臣  | 
      
         官至上柱国太尉,被封为刘郡公  | 
      
         | 
    
| 
         吕才  | 
      
         唐  | 
      
         | 
      
         哲学家、音乐家,官至太常博士  | 
      
         博州清平  | 
    
| 
         吕向  | 
      
         唐  | 
      
         善草隶,曾参与《文选》注解  | 
      
         书法家、学者  | 
      
         甘肃泾川  | 
    
| 
         吕洞宾  | 
      
         唐  | 
      
         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  | 
      
         | 
      
         | 
    
| 
         吕蒙正(?~1011)  | 
      
         宋  | 
      
         | 
      
         状元、宰相  | 
      
         河南洛阳  | 
    
| 
         吕端(935~1000)  | 
      
         宋  | 
      
         | 
      
         宰相  | 
      
         幽州安次  | 
    
| 
         吕夷简(978~1040)  | 
      
         宋  | 
      
         维护国家安定,子公著、公弼  | 
      
         宰相、政治家 ,封号“申国公”  | 
      
         寿州  | 
    
| 
         吕公著(1018~1089)  | 
      
         北宋  | 
      
         | 
      
         | 
      
         寿州  | 
    
| 
         吕公弼(1007~1073)  | 
      
         北宋  | 
      
         |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使  | 
      
         寿州  | 
    
| 
         吕颐浩(1071~1139)  | 
      
         宋  | 
      
         | 
      
         | 
      
         齐州  | 
    
| 
         吕大防(1027~1097)  | 
      
         北宋  | 
      
         | 
      
         | 
      
         京兆蓝田  | 
    
| 
         吕大临(1044~1091)  | 
      
         北宋  | 
      
         著古器物图录《考古图》  | 
      
         金石学家,中国考古学鼻祖  | 
      
         京兆蓝田  | 
    
| 
         吕惠卿(1032~1111)  | 
      
         北宋  | 
      
         王安石变法第二号人物  | 
      
         政治改革家,参知政事(副宰相)  | 
      
         泉州晋江  | 
    
| 
         吕祖谦(1137~1181)  | 
      
         南宋  | 
      
         六世祖为吕公弼  | 
      
         理学大家,与朱熹、张栻齐名  | 
      
         寿州  | 
    
| 
         吕纪  | 
      
         明  | 
      
         | 
      
         花鸟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  | 
      
         浙江鄞县  | 
    
| 
         吕柟(1479~1542)  | 
      
         明朝  | 
      
         著有《周易说翼》等。  | 
      
         著名理学家。  | 
      
         陕西高陵  | 
    
| 
         吕坤  | 
      
         明朝  | 
      
         著有《呻吟语》《吕坤全集》等  | 
      
         文学家、思想家。官刑部左、右侍郎  | 
      
         宁陵  | 
    
| 
         吕大器(1586~1649年)  | 
      
         | 
      
         | 
      
         晚明重臣。  | 
      
         遂宁北坝  | 
    
| 
         吕天成  | 
      
         明朝  | 
      
         著《曲品》  | 
      
         戏曲理论家  | 
      
         浙江余姚  | 
    
| 
         吕留良(1629~1683)  | 
      
         明末  | 
      
         著述多毁,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 
      
         思想家、诗人、时文评论家、出版家  | 
      
         浙江崇德  | 
    
| 
         吕载扬(1752—1825)  | 
      
         | 
      
         | 
      
         著名清朝地方乡绅  | 
      
         浙江缙云  | 
    
| 
         吕天俸  | 
      
         清朝  | 
      
         曾剿灭了张格尔叛乱  | 
      
         大将,官至乌鲁木齐提督  | 
      
         | 
    
| 
         吕凤子(1886~1959)  | 
      
         | 
      
         创办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  | 
      
         与齐白石齐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 
      
         | 
    
| 
         吕思勉(1884~1957)  | 
      
         | 
      
         著《白话本国史》等  | 
      
         中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  | 
      
         江苏常州  | 
    
| 
         吕振羽(1900~1980)  |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  | 
      
         历史学家,有红色教授之誉  | 
      
         湖南邵阳  | 
    
| 
         吕叔湘(1904-1998)  | 
      
         | 
      
         | 
      
         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  | 
      
         江苏丹阳  | 
    
| 
         吕紫剑(1893-2012)  | 
      
         | 
      
         创编了“八卦浑元养生功”  | 
      
         中国武术家,被誉为“长江大侠”  | 
      
         | 
    
帝王国君
| 
         姓名  | 
      
         名族  | 
      
         籍贯  | 
      
         职位  | 
      
         备注  | 
    
| 
         吕光(337~399)  | 
      
         氐族  |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 
      
         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  | 
      
         字世明  | 
    
| 
         吕绍(?~399)  | 
      
         氐族  |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 
      
         十六国时后凉第二代皇帝  | 
      
         | 
    
| 
         吕纂(?~401)  | 
      
         氐族  |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 
      
         十六国时后凉第三代皇帝  | 
      
         | 
    
| 
         吕隆(?~416)  | 
      
         氐族  |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 
      
         十六国时后凉末代皇帝  | 
      
         字永基  | 
    
将军名人
| 
         姓名  | 
      
         籍贯  | 
      
         备注  | 
    
| 
         吕正操(1905~2009)  | 
      
         辽宁海城县  | 
      
         上将军衔(1955年)  | 
    
| 
         吕展(1919-1997)  | 
      
         湖南平江县  | 
      
         少将军衔(1965年晋升)  | 
    
| 
         吕清(1915~)  | 
      
         河南光山县  | 
      
         少将军衔(1961年晋升)  | 
    
| 
         吕义山(1912-1991)  | 
      
         山西崞县  | 
      
         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  | 
    
| 
         吕仁礼(1916~)  | 
      
         安徽六安  | 
      
         少将军衔(1961年晋升)  | 
    
| 
         吕士英(1913-1989)  | 
      
         河北临城县  |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 
         吕作松(1913~2005)  | 
      
         湖北阳新县  |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 
         吕炳安(1917-1967)  | 
      
         河北深泽县  |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 
         吕黎平(1917-2001)  | 
      
         江西兴国县  |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 
         吕登明(1945~)  | 
      
         山东齐河县  | 
      
         原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