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位;吕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第四十七位,在台湾排第二十五位。吕姓在中国国内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河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1%,其次为广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并,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尊伯夷为开国始祖。


伯夷。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传播迁徙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


春秋以前

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吕国,吕国被灭后,伯夷的部份子孙以国为氏,始有吕这个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孙,伯夷的其它后裔以齐、许、申······等为氏),当时,不仅姓的名称数量少,氏的名称数量也不多,吕氏作为姓下的分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氏之一。


随着历史进程,到商周时代,伯夷这部份以吕为氏的后裔,又一次分化吕这个大氏为众多小氏,先后易吕氏改用其它字作氏名。从资料可查到的,到春秋初叶只有姜子牙一个人在继续使用吕作氏,称姜姓吕氏名尚。(2600年前源自姬姓的吕锜一族,也开始用吕作氏在河东郡繁衍生息,这支吕的后裔一部分人以后又改用另外的字作氏,另一部份继续用吕作氏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流失,上溯找不到其准确的传系后,就认吕尚为祖源,溶入到现今的吕姓中)


秦朝时期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中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两汉时期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中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著的《百家姓》中,吕姓名列22位。


移民台湾

台湾吕姓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这支吕姓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吕祖谦之后,由浙江省金华移居贵州,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姓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姓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姓人数。


播迁海外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姓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宗祠对联

宗祠

吕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际江南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吕留良的后人所建。位于齐齐哈尔市今建华区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对联

姓氏名望

姓名

朝代

贡献

评价/荣誉/职务

籍贯

吕尚(前1156~1017

周朝

辅佐六位周王,

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东海海滨

吕不韦(?~235年)

战国末期

著《吕氏春秋》,

商人、政治家(为秦丞相)、思想家

卫国濮阳

吕臣(?前235~173

秦朝

重建张楚政权

秦末农民起义将领,


吕雉(前241~180

汉朝




吕母(?~18



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琅琊海曲

吕布(?~198

东汉


名将

五原九原

吕蒙

东汉


名将

汝南富陂

吕范(?~228

三国


东吴名将、大司马

汝南细阳

吕据(父吕范)





吕岱(161~256

三国·


官至大将军、大司马

广陵海陵

吕忱

著《字林》

文学家


吕静

著《韵集》

音韵学家


吕洛

北魏


官至羽林中郎将,后封成武侯

/今蔚县

吕光(337~399

后凉建立者

前秦将领

略阳

吕永吉

隋文帝时大臣

官至上柱国太尉,被封为刘郡公


吕才


哲学家、音乐家,官至太常博士

博州清平

吕向

善草隶,曾参与《文选》注解

书法家、学者

甘肃泾川

吕洞宾

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



吕蒙正(?~1011


状元、宰相

河南洛阳

吕端(935~1000


宰相

幽州安次

吕夷简(978~1040

维护国家安定,子公著、公弼

宰相、政治家 ,封号申国公

寿州

吕公著(1018~1089

北宋



寿州

吕公弼(1007~1073

北宋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使

寿州

吕颐浩(1071~1139



齐州

吕大防(1027~1097

北宋



京兆蓝田

吕大临(1044~1091

北宋

著古器物图录《考古图》

金石学家,中国考古学鼻祖

京兆蓝田

吕惠卿(1032~1111

北宋

王安石变法第二号人物

政治改革家,参知政事(副宰相)

泉州晋江

吕祖谦(1137~1181

南宋

六世祖为吕公弼

理学大家,与朱熹、张栻齐名

寿州

吕纪


花鸟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

浙江鄞县

吕柟(1479~1542

明朝

著有《周易说翼》等。

著名理学家。

陕西高陵

吕坤

明朝

 著有《呻吟语》《吕坤全集》等

文学家、思想家。官刑部左、右侍郎

宁陵

吕大器(1586~1649年)



晚明重臣。

遂宁北坝

吕天成

明朝

著《曲品》

戏曲理论家

浙江余姚

吕留良(16291683

明末

著述多毁,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思想家、诗人、时文评论家、出版家

浙江崇德

吕载扬(1752—1825



著名清朝地方乡绅

浙江缙云

吕天俸

清朝

曾剿灭了张格尔叛乱

大将,官至乌鲁木齐提督


吕凤子(18861959


创办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

与齐白石齐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吕思勉(18841957


著《白话本国史》等

中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

江苏常州

吕振羽(1900~1980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

历史学家,有红色教授之誉

湖南邵阳

吕叔湘(1904-1998



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

江苏丹阳

吕紫剑(1893-2012


创编了八卦浑元养生功

中国武术家,被誉为长江大侠



帝王国君

姓名

名族

籍贯

职位

备注

吕光(337399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

字世明

吕绍(?~399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后凉第二代皇帝


吕纂(?~401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后凉第三代皇帝


吕隆(?~416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后凉末代皇帝

字永基


将军名人

姓名

籍贯

备注

吕正操(1905~2009

辽宁海城县

上将军衔(1955年)

吕展(1919-1997

湖南平江县

少将军衔(1965年晋升)

吕清(1915~

河南光山县

少将军衔(1961年晋升)

吕义山(1912-1991

山西崞县

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

吕仁礼(1916~

安徽六安

少将军衔(1961年晋升)

吕士英(1913-1989

河北临城县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作松(1913~2005

湖北阳新县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炳安(1917-1967

河北深泽县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黎平(1917-2001

江西兴国县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登明(1945~

山东齐河县

原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